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提高我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做好全省教育系统2019-2023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把握总体要求,明确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服务为本、分类施教,坚持基层为主、形成合力,坚持总结提升、继承创新,不断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全校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为实现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目标,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目标任务。从2019年开始,用5年时间,有计划分层次开展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把全校党员普遍轮训一遍,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更加扎实深入,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入脑入心;师生党员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纪律作风进一步过硬、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员教育培训制度更加完善、体系更加健全,推动形成教育、管理、监督、服务有机结合的党员队伍建设工作链条。
二、突出培训重点,深化培训内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培训重点,全面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
1.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党员教育培训最突出的位置,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理论宣讲、集中轮训的主要内容。学校党委每年制定学习计划,列出必读书目和篇目,明确学习要求,安排集中学习研讨;二级党组织及党支部结合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作出具体安排;各类培训班次安排1/3以上时间学习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各级党组织及时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选树和宣传学懂、弄通、做实的先进典型,引导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聚焦基本任务常态长效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全面落实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知识技能教育7个方面基本任务,常态长效对党员进行系统教育。
3.围绕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重点围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始终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围绕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学校发展实际,及时开展针对性教育,引导全校师生党员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三、明晰培训层次,强化分类实施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和需求,按需施教,分类指导,在教育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加强教育,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干部教育培训。围绕政治素养、履职能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干部培训班等,切实提高干部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和规矩意识,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2.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党的创新理论、党建工作实务、群众工作、基层管理开展二级党组织书记培训,同时遴选人员参加省委党校、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开展的相关培训,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带头学习,建设一支守信用、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二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围绕思想政治素质、党务工作能力、服务意识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组织员培训,深入推进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遴选优秀党支部书记参加省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严格落实《基层党务工作者学分制培训实施方案》, 定期开展组织员业务培训,每年至少举办1次党支部书记、组织员轮训,努力培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高素质基层党支部书记、组织员队伍。
3.教职工、学生党员培训。围绕深化“教师党员先锋工程”“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制定师生党员轮训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重点围绕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综合素质提升开展教职工党员培训,培育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意识强的优秀教职工党员。重点围绕坚定理想信念、系统理论教育和严格党性锻炼、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帮助大学生强化党员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年老体弱、患病失能党员不做硬性要求,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学习。
4.新党员、流动党员培训。围绕党的基本知识、党性党风党纪、党的优良传统开展新党员培训,加强“先锋驿站”建设,强化预备党员再教育;每年定期举办预备党员培训班,确保每位新党员都能参加1次集中培训。重视做好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形式上可灵活安排,重点开展党员意识、组织观念、纪律规矩等教育培训,引导他们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自觉参加组织生活,充分发挥作用。
四、创新培训方法,强化培训措施
为有效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全校上下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
1.完善组织形式。校党委统筹规划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指导督促二级党组织开展培训工作,重点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和二级党组织书记日常教育培训,牵头组织二级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新晋升领导干部培训、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科级干部培训、基层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组织员培训等;二级党组织制定组织实施本单位党员教育培训计划,指导督促基层党支部开展培训工作,重点抓好中心组学习和党支部书记日常教育培训,牵头组织教职工、学生党员培训、新党员、流动党员培训;基层党支部负责支部党员的日常教育培训。要通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抓实党员教育培训。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二级党组织书记、机关、教辅部门正处级干部、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为党员上1次党课,鼓励党员讲党课。
2.丰富教学方式。各级党组织加强仪式感教育,规范入党宣誓、开展“四重四亮”活动,组织开展升国旗仪式,激发党员爱党爱国热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探索“课堂+基地”实训模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组织党员就近就便到红色基地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内表彰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党员学习重大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运用反面教材加强警示教育。充分用好“共产党员”“学习强国”“江苏先锋”等平台,引导广大党员主动学网用网;充分利用二级党组织书记QQ群、“科大先锋”微信公众号、党支部书记微信群等新媒体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探索党员喜闻乐见、简便实用的教育培训新手段。
4.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指导督促分党校开展教育培训;依托镇江市党校联盟,共同举办多层次党员教育培训班;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在新校区建设党建文化广场、党员活动阵地,推进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建设,积极拓展井冈山、延安、嘉兴南湖、镇江市党性教育馆等校外培训基地;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优化整合师资队伍,大力培育“党校名师”,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上党课,形成校内外有机结合、互相补充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编写党员教育培训教材,积极为党员推荐学习书目,提供学习材料。
5.完善培训制度。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培训相关制度,在定期开展需求调研基础上,精准掌握党员学习需求和参训意愿,制定党员教育培训年度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党员每年参加集中学习培训一般不少于32学时,党员领导干部不少于56学时。实行党员“先锋亮绩、积分管理”办法,及时量化党员学习培训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学习电子档案。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党员教育培训活动的,要给予严肃批评;长期不改的,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
五、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1.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宣传、党校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二级党组织及党支部具体实施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体系。学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联席会议,每年至少研究1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听取1次专题汇报。二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其列入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计划,每年至少研究1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强化经费保障。各二级党组织要统筹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保证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及时到位、合理合法有效使用。
3.加强督促指导。学校党委要定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党建考核体系中,作为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指标。健全党员述学评学考核制度,结合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进行,考核结果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评先评优重要依据。二级党组织每年年初提交年度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年底以书面形式向校党委汇报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